上個月,吳君如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一段視頻,那天是她的56歲生日,家人圍在一起為她唱歌慶生,女兒在一旁彈著吉他,幸福感油然而生。
而吳君如感動之餘,還不忘轉身與陳可辛親密kiss,妥妥的撒了一把狗糧。
眾所周知,吳君如和陳可辛已經相戀二十多年了。
幽默風趣的“大笑姑婆”,遇上雕刻出一幕幕傳奇的才子導演,他們之間的相遇,或許不驚豔、不震撼,卻註定是一出超越眾人想像,關於天作之合的浪漫大戲。
雖然他們並沒有和大多數人一樣,按部就班地領證結婚,舉辦婚禮,也為此飽受非議。
但誰能肯定,愛情的終點一定是婚姻?
婚姻的底色一定是幸福?
就像吳君如曾經說的,
“愛一個人,又何必用一紙婚書來束縛彼此呢?”
他們的愛情不涉及婚姻,沒有約束,但他們彼此有了歸屬,也活出了自我。
01
1965年,吳君如在香港出生,16歲時就報考進了TVB藝員訓練班。
畢業後,同期出道的曾華倩、劉嘉玲等人,都在影視劇裡擔任女一號了,可她不是在跑龍套,就是在跑龍套的路上。
在梁朝偉版的《鹿鼎記》中,她是韋小寶身邊最溫婉、話最少的曾柔;
在《決戰玄武門》中,她是李靖家的丫鬟秋蘭;
在電影《刀馬旦》中,她的鏡頭連一分鐘都不到。
演了幾年配角後,她被安排到節目《歡樂今宵》裡扮“大白鯊”,幾乎每天都哭著上班。
1988年,吳君如迎來了演藝事業的轉機,她和周星馳合作了喜劇片《鬥氣一族》。
因為這部劇,吳君如的喜劇天賦嶄露,這才有機會出演電影《霸王花》。
在影片裡,吳君如徹底丟掉包袱,既要賣力拍打戲,又要扮醜當笑點。
自毀形象式的表演,終於讓觀眾看到了吳君如。
同年,她又出演了王晶的《最佳損友》,一個“挖鼻屎”的動作,更是成為香港喜劇電影經典動作。
從此以後,吳君如一步步向“女版周星馳”靠近,裝瘋賣傻成了她的招牌。
事業上升期的吳君如,最誇張的時候,同時接了6部戲,一天跑3個劇組。
儘管賺到名利,但她感受到的只有疲憊和空虛。
與此同時,相戀多年的男友杜德偉提出分手,備受打擊的吳君如,推掉了所有片約,決定改變自己。
息影兩年後,她迎來了自己的經典角色,洪興十三妹。
穿男裝、剃寸頭,管皮肉生意,混跡在刀光血影的黑幫中,一改從前搞笑無厘頭的表演。
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吳君如遇到了相伴一生的男人,陳可辛。
02吳君如和陳可辛的相遇,要從一瓶水說起。
1997年3月的一天,當時陳可辛正在和導演談合作的事,吳君如突然闖了進來,滿頭大汗,扯著嗓子喊道:
“助理呢?我的嗓子快冒煙了!”
看她渴的不行,陳可辛趕忙將手中的水遞過去,誰知她看也不看,接過水就喝了大半瓶。
本以為只是一個小插曲,誰知陳可辛離開片場時,又和吳君如撞上了。
一天之內遇到對方兩次,這不就是緣分嗎?
於是陳可辛邀請吳君如吃飯,她沒想太多便應下了。
吃飯的時候,吳君如才知道,原來對面的男人就是導演陳可辛。
兩人從電影聊到人生,十分投緣。
吳君如更是被他的才華所吸引,
“他就像個百科全書”。
此後,兩人就成為了朋友。
1998年10月,吳君如憑藉《洪興十三妹》,一舉拿下了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香港電影評論協會和香港電影金紫荊獎三料影后。
陳可辛導演的《甜蜜蜜》,奪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後來,他們一起吃飯的時候,陳可辛舉起酒杯說:
“我平時不怎麼喝酒,也不太愛講話,但和你在一起,我竟變得滔滔不絕,我想我已經愛上你了。”
就這樣,兩個人由朋友變成了戀人。
2002年,陳可辛邀請吳君如出演《金雞》,飾演妓女阿金。
從十五歲到四十歲,阿金從事了魚蛋妹、夜總會小姐、按摩小姐、一樓一鳳等多種職業,見證了香港的一個時代。
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底層人物,卻依舊努力而頑強地活著。
憑藉“小人物”阿金,吳君如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看到電視上領獎的吳君如,陳可辛激動落淚,而臺上的吳君如也感慨萬分,
“感謝監製陳可辛。”
之後,兩人感情迅速升溫,開始了“約法三章”的同居生活,不僅經濟上AA制,臥房也要隔成兩間,方便吵架後“各回各家”,這一住就是17年。
03
二十多年的愛情長跑,吳君如和陳可辛依舊沒有走進婚姻的殿堂,過著永遠拍拖的生活。
《投名狀》首映禮時,陳可辛把吳君如帶到現場,向大家表明她是他的靈魂伴侶。
對於他們來說,相較於一張紙的約束,感情更需要雙方的理解與包容。
正因為對彼此的信任,吳君如才敢說,
“如果你哪天不愛我了,隨時可以離開。
我相信愛情,不需要婚姻套勞你。”
2007年,陳可辛投資的《投名狀》,贏得了口碑卻敗在了票房,他因此背上了數億債務,一夜之間,愁白了頭髮。
都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但“名不副實”的吳君如二話不說,賣掉跑車,拿出所有存款,替他還債。
即使陳可辛堅持不用她的錢,但吳君如的態度很堅定,
“當初我之所以建議生活AA制,是不想依靠男人生活。
現在你有難了,還分什麼你我?”
一段好的感情,離不開雙方的共同付出。
其實陳可辛並不是沒有想過,要給吳君如一個“名分”。
但就算陳可辛手捧鮮花戒指,單膝下跪求婚的時候,她也從未動搖過。
“結婚只是一種形式,並不能保證什麼實實在在的東西。
這個世界上太多的人結婚之後會離婚,太多的人對那張紙抱著幻想,好像沒見過一樣。
領證、辦喜酒等形式都是多餘的,這樣已經夠了......”
如今他們早已年過半百,兩個人能長久相伴足矣,結婚反而成了可有可無的儀式,又或許談一場不分手的戀愛更浪漫。
真正相愛的兩個人,即使沒有一紙婚書的約束,也始終恩愛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