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曾經這樣評價過《甄嬛傳》: 「是宮鬥劇的登峰造極之作。」
作為宮鬥戲中的教科書,《甄嬛傳》自2011年在各個電視臺上映以來,褒貶不一。
愛新覺羅·溥楊公開批評《甄嬛傳》歪曲了清朝的歷史
不同于其他宮鬥劇,《甄嬛傳》更為狠辣地撕開了封建宮廷的重重帷幕。皇權之下等級森嚴,後宮女子除卻主觀意志上的競相爭寵外還承當著家族的榮與衰。
朝廷政治與後宮爭鬥相互交雜,權謀與腐敗也隨之滋生。 一個個純真少女被迫日日自危,在後宮中生命「顏色如花、命如一葉」。
不過,對于諸如《甄嬛傳》此類的歷史電視劇,到底更應該注重歷史還是娛樂,一直以來都眾說紛紜。
愛新覺羅·溥楊曾公開批評:像《甄嬛傳》以及《還珠格格》這些熱播的清宮題材連續劇,嚴重歪曲了清朝的歷史,這些脫離史實的宮鬥,將皇帝描寫成「只迷戀于美色,不問朝政」的人,把清朝後宮瑣事描寫得一塌糊塗。
愛新覺羅·溥楊認為,此類清宮題材連續劇對歷史過分地解說和演繹,使得許多年輕人忽略了清朝真實的歷史。
事實上,年輕人更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歷史,清朝的歷史絕非僅僅是「幾個女孩子在皇宮裡面你爭我鬥」。
不過,對于愛新覺羅·溥楊關于《甄嬛傳》、《還珠格格》等電視劇的批評,不少觀眾也有自己的看法。 有部分人認為,作為娛樂大眾的節目商品,電視劇以虛構為主。
清華大學影視傳播中心主任尹鴻表示, 我們應當對歷史有正確的認知,而非苛責電視劇,電視劇不能取代歷史教育,其他足夠的歷史文本和歷史教育資料才是解決歷史教育的根源。
努爾哈赤的第十一世、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堂妹
愛新覺羅·溥楊的公開批評很快便在網上引起熱議,原因在于愛新覺羅·溥楊的身份特殊,自稱是努爾哈赤的第十一世、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堂妹,如今已經72歲了,她的出現也引起了大眾對清朝「沒落貴族」的好奇。
1912年,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退位後,清朝滅亡。彼時的愛新覺羅一族皆由皇族變為平民,愛新覺羅也變成了一個敏感且充滿忌諱的詞。
再者,由于部分愛新覺人無法接受身份的轉變,接受了日本的籠絡,參與到建立偽滿洲國的事務當中,人民對這樣的行為甚至整個愛新覺羅家族都十分抵制。
一些愛新覺羅的後人為了擺脫姓氏的影響,隱姓埋名,主動將「愛新覺羅」改為「趙」、「王」、「孫」、「金」、「羅」等漢族姓氏。
1948年,愛新覺羅·溥楊出生在這個激烈變革著的時代,父母將孝莊皇后身邊一名女畫家的名字「漫娘」取作她的乳名,這在後來也成了愛新覺羅·溥楊作畫時候的筆名。
作為努爾哈赤的第十一世孫女,愛新覺羅·溥楊的人生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響。
鮮為人知的是,這位曾經的「格格」是一位享譽中外的丹青高手,人生充滿了坎坷。
困頓條件下,母親堅持培養漫娘的內在修養
為了讓漫娘脫離姓氏,像普通小孩一樣成長,母親決定將她送給撫順的親戚撫養,然而,「愛新覺羅」這個特殊的姓氏導致漫娘成了燙手山芋,連續送了幾戶人家後,五歲時漫娘的母親只能將其接回身邊。
此時,漫娘的父親已經離開人世,母親每個月的收入也只有30元左右。儘管入不敷出,漫娘的母親仍舊堅持要讓漫娘接受家族的傳統教育——琴棋書畫,培養漫娘的內在修養。
母親對于漫娘的教育十分嚴格,包括她的站姿和坐姿,甚至細節到一起吃飯的時候,不能夾遠處的菜。
在這樣困頓的條件下,母親依舊堅持拿出13元給漫娘交學費,學習小提琴。在漫娘的記憶裡,母親從來不吃菜,只喝粥,經常因為辛苦勞作而暈倒。
6歲的時候,漫娘便在母親的指導下學習繪畫。漫娘的母親也是一位丹青高手,工筆劃畫得十分不錯,對小漫娘的要求也極其嚴格。
在她的少女時代,由于「愛新覺羅」這個特殊的姓氏,同學們經常有意無意地疏遠她,繪畫則成了漫娘逃避現實的方法。
不過,一次意外,漫娘的右手大拇指指骨受傷,再也無法畫工筆劃。更不幸的是,一直相依為命的母親在漫娘18歲的時候忽然離開人世,漫娘無家可歸,隨後被好心的同學收留。
雖然手受傷,但是漫娘依舊沒有放棄繪畫,她師從國畫大師何海霞、郭西河等前輩,開始學習很少依賴大拇指的油畫和水彩畫。
被西方同行譽為「牡丹公主」,開辦「免費食堂」
漫娘的才華和樸素善良深深地吸引著一位小夥子,小夥子比她大5歲,隨著瞭解知道這位「格格」飄零的身世,對漫娘由衷地憐惜。
兩人戀愛一段時間後便結婚,老公對她十分體貼,在女兒出生後更是承包了各種家務活,好讓漫娘有時間作畫、寫詩。
2001年,漫娘來到美國,陪伴女兒讀書,漫娘到美國不久便被特聘為奧斯丁中國畫院教授。
她的畫藝精湛,到美國後她的國畫作品中更是融入了西洋畫派的精髓。2002年,漫娘開始在休士頓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她的作品受到藝術界人士的普遍認可及美國多家媒體的高度評價,被西方同行譽為「牡丹公主」。
最初,漫娘的作品在美國的價格為每平方尺為1000美元,而後幾年內便漲到每平方尺2400美元。
漫娘的畫不但受到許多美國議員的喜歡,她的雄雞圖和牡丹圖還被美國白宮收藏。
漫娘將自己賣畫賺的錢大多用于開辦「免費食堂」的項目上,專門資助因家境貧寒生活清苦的留學生。
為了創作深受外國人歡迎的中國畫,她必須用到自己受傷的大拇指,雖然很辛苦,但為了開辦「免費食堂」,漫娘忍痛堅持著。她的做法也被許多有錢的華商紛紛效仿。
2008年,因為漫娘傑出的藝術成就及愛心公益的善舉,休士頓市市長親自接見她並授予其「休士頓榮譽市民」的稱號,同年,漫娘還獲得了中美文化交流榮譽證書。
在美國居住期間,漫娘不但擔任過美國奧斯丁中國畫院院長,還先後任亞美文化中心中國畫教授、孔子藝術學院理事等職。
除了開辦「免費食堂」以外,漫娘還要忙著辦畫展、講學、傳播東方藝術......
結識美國前總統老布希
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十分喜歡中國美食,同時十分熱愛和研究中國文化。
在瞭解到「花中之王「牡丹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被中國人當作繁榮興盛、富貴吉祥的象徵之後,老布希拜託他的華人朋友幫忙尋找一位畫牡丹的中國名家,想要收藏一副牡丹圖,不過這位華人朋友推薦的幾位,老布希都不太滿意。
2009年,有一位美國畫家向老布希推薦了「牡丹公主」漫娘。老布希看到漫娘作品集中的牡丹圖聖花潔白,天姿國色,富貴而又端莊高雅,當即決定要結識這位中國畫家。
在瞭解到漫娘作為大清國開國始祖努爾哈赤的第十一世孫女、是末代皇帝溥儀堂妹的正宗「格格」身份後,老布希對這位中國畫家更是十分好奇。
托人成功聯繫到漫娘後,老布希決定邀請漫娘共進午餐,兩人在藝術上相談甚歡。
午餐過後,兩人來到工作室,老布希準備等待漫娘完成《牡丹圖》的創作。
收到整幅《牡丹圖》時,老布希忍不住嘖嘖稱奇,無論是佈局還是設色、畫面,都令人驚歎,當即高興地稱漫娘為「牡丹格格」。
作品不但代表個人,還代表家族,代表祖國
不過,漫娘雖然已經在美國生活了很多年,也有許多朋友曾勸其加入美國國籍,她都始終堅持: 中國人,不能忘了自己的祖宗。
在漫娘心裡,自己的作品不但代表個人,還代表整個愛新覺羅家族,代表自己的祖國。
2012年,在美國生活了11年的的漫娘賣掉了自己在美國的住處,告別了美國的朋友和學生,回到中國照顧得了重病的老伴。
2014年年底,漫娘還前往臺灣舉辦畫展,這位藝術大家用自己優秀的作品和良好的形象影響著其他的中國人,積極弘揚和彰顯著我們祖國文化的傳統藝術魅力。
儘管已經年過花甲,漫娘依舊沒有停下自己創作的腳步,作品仍然保持著藝術大家的活力,《天資》、《蓮花》、《國色天香圖》等代表作享譽海內外。
她的作品可以稱為是滿清藝術的「活化石」,是後人研究晚清繪畫作品和繪畫藝術的重要參考,同時,漫娘的作品珍貴稀有,無論是繪畫風格還是她的作畫手法都令後人難以望其項背。
自90年代以來,漫娘的許多美術及文學作品都在國內外美術出版社、電視臺與報刊中發表,享譽海內外。
然而,漫娘本人對于名利卻並不是特別在乎,她表示, 名利很空,人更應該看開後,去遵循自己的內心,做讓自己快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