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被綁撕票,24年後再遭“威脅”,白冰冰的人生比你想得更悲慘

田園牧哥 2021/10/06 檢舉 我要評論

1997年,知名女星白冰冰收到一件駭人聽聞的“禮物”,女兒白曉燕的一截手指和幾張半裸照片放在一個塑膠袋裡,裡面還有一封求救信:“媽媽,我被綁架了。”

白冰冰一生命運多舛,7年前女兒也曾經落入虎口,然而這一次,她沒能躲過去。“白曉燕命案”轟動一時,不僅僅因為她的媽媽是名人,人性的醜惡在這起事件中一覽無餘,綁匪兇殘程度簡直令人髮指,再加上無良媒體的推波助瀾,白冰冰就這樣永遠失去了心愛的女兒。

可恨的是,24年過去了,依然有人對這位可憐的失孤母親落井下石……

回到當年,白冰冰已經是臺灣最有名的綜藝女王,她有份出演的《家有仙妻》也是紅遍海峽兩岸和香港。

正處在事業巔峰期的她每天奔忙在節目錄製現場,所幸女兒白曉燕很乖巧,品學兼優。

那天清晨,17歲的白曉燕像平常一樣自己出門上學,而白冰冰不知道的是,她沒能安全走到學校。

在半路上,三名窮凶極惡的綁匪就對白曉燕下手了。

彼時的白冰冰大紅大紫,綁匪自然是沖著她的錢來的,而在臺灣,人人都知道白冰冰生下這個女兒有多不容易,他們料定了白冰冰一定會拿錢消災的。

當天晚上,白冰冰就接到了勒索電話。

那時候她還在工作,經紀人,也是白冰冰的哥哥,著急忙慌地拿著電話闖進來。

被打斷的白冰冰還示意哥哥不要影響工作進度,哥哥一著急直接把電話塞到妹妹手上。

電話那頭,一個低沉且聽起來有些神志不清的聲音說道:“你馬上去龜山墓園,那裡有你女兒白曉燕的東西。”

哥哥和一旁的工作人員同時驚聲喊道:“會不會是綁票?!”

幾年前,白冰冰一家就曾經遭遇歹徒入室搶劫,白曉燕被歹徒挾持,多虧之前正在和白冰冰通電話的同事聽出了不對勁,打電話報警才解救了白冰冰一家。

在那之後,白冰冰在自家週邊架設了電網,可她千防萬防,也沒想到白曉燕離開家門就出事了。

他們一刻也不敢耽誤,趕到龜山墓園,找了一圈卻沒有任何發現。

就當大家以為不過是一場惡作劇,準備撤了的時候,身為人母的白冰冰像有了感應一樣,一眼就看見一堆形似墳墓的東西。

正是在那堆東西旁邊,白冰的心被絞在一起——白曉燕的斷指、半裸照片、求救信就在那裡。

照片中,白曉燕被用膠帶捆住了,她的左手只剩下4個指頭,被切斷的那個手指也沒有任何包紮,綁匪就用鐵絲將斷指纏住,潦草止血。

無助的白冰冰只好報警,警方讓她趕緊回家,同時派了警力將白家團團圍住。

讓白冰冰沒想到的是,出現在家門口的不止員警,還有媒體的長槍短炮——這些人,後來在整個案件過程中簡直喪心病狂,他們統統都是“殺死”白曉燕的幫兇。

無良媒體如何不動一刀一槍就輕易殺死一個人?

“我們是孤兒寡母,你們不能這樣欺負我們!”女兒被綁票的消息,被媒體傳得沸沸揚揚之後,白冰冰現身記者會,苦苦哀求。

接到勒索電話時,白冰冰正在錄製節目,攝影棚人多口雜,究竟是誰將這個消息透露給媒體的,至今已經無法考證。

把白家圍得水泄不通的媒體,一點一點地在加劇白冰冰的崩潰、警方的偵破難度和綁匪的殺心。

幾乎所有的媒體在出動前都得到了各自老闆們的“指示”:“你們不報導,別的媒體也會報導。無論白曉燕是死是活,這個事件的收視率都會極高的,千萬不能錯過。”

第二天,全臺灣地區的人都知道女明星的孩子被綁票了,綁匪也知道白冰冰報警了。

白曉燕,危在旦夕。

白冰冰籌集了500萬之後,卻遲遲沒有接到綁匪通知交錢的電話,她在煎熬中度過了整整4天,沒有合眼,一口飯都吃不進去。

終於,綁匪來電了。

在警方的安排下,一名女警假扮白冰冰的表妹充當司機,其餘警力搭乘計程車,準備在交錢之後跟蹤綁匪,解救白曉燕。

原本滴水不漏的計畫,卻隨著一輛又一輛跟著警車出發的媒體轉播車,弄得人盡皆知。

媒體的車隊像迎親隊伍一樣浩浩蕩蕩,甚至還有一些直接出動了直升機跟拍。

氣急敗壞的警方怒斥記者,讓他們不要壞事,這幫人居然回懟道:“別家單位不撤,我們也不撤!”

心急如焚的白冰冰在約定地點等了許久,想也知道,綁匪通過電視轉播早就知道警方的計畫了,怎麼可能會現身來拿錢呢?

當天晚上,綁匪再次來電,大罵白冰冰不講信用,居然敢報警,還讓記者來跟拍。

聽到他們要虐殺白曉燕的威脅之後,白冰冰趕忙解釋自己一直想甩開記者但是沒成功。

眼看500萬即將到手,綁匪也不想功虧一簣,狡黠的綁匪也知道那些媒體才是最大的麻煩,他們要求白冰冰搬家,再等待新的交錢指示。

白冰冰只好照做。

她不知道的是,那天沒有順利拿到錢的綁匪,轉頭就把怒氣發洩在自己可憐的女兒身上了。

後來,綁匪落網後承認,他們原本打算在拿到錢後就放了白曉燕的。

沒有得逞之後,他們回到老巢就對白曉燕拳打腳踢,其中一個名為陳進興的悍匪,更是獸性大發,淩辱了年僅17歲的白曉燕。

事後,他們將重達30多公斤的6個鐵錘綁在被脫光衣服的白曉燕身上,把她扔進了排水溝。

撕票之後,綁匪更換了六七個交錢地點,但都沒有現身,他們一遍又一遍評估著自己被抓的風險,也一次又一次在白冰冰的心上碾壓,折磨……

白曉燕被綁9天之後,又有一家媒體公開了該案件的經過,大標題寫著“白冰冰重演7年前噩夢,茶飯不思捶心肝168小時”。

這份報導出街之後,立馬引發了轟動。

陳進興出門的時候,也看到了這份報導,他立刻和另外兩個同夥躲到了鄉下。

白冰冰和綁匪失去了聯繫,對女兒的生死也什麼都不知道,她只能挨個給那些媒體打去電話,求他們不要再關注自己的事情,好讓警方早日偵破案件,找回女兒。

所有的媒體都敷衍著白冰冰的哭訴,私下裡卻緊咬著不放。

與此同時,警方自掏腰包一份份地把那些報紙雜誌買回來,儘管為時已晚。

時間一天天流逝,綁匪毫無消息,就連警方都判斷白曉燕已經遇害,所以他們正式公佈案情,向全社會徵集線索。

4月28日,白曉燕的遺體被發現,她在汙穢冰冷的排水溝裡泡了整整7天。

已經無法用任何詞語來形容被折磨了那麼久之後才發現女兒早已不再人世的白冰冰,人間慘劇,不過如此。

可恨的是,居然還有媒體打給白冰冰,問出“你恨不恨綁匪?”這樣的白癡問題。

近半年之後,與“白曉燕命案”有關的所有綁匪悉數落網。陳進興在伏法前簽署了器官捐贈協定,可當病人和家屬得知捐贈人是犯下彌天大罪的“惡魔”時,竟無一人願意接受。

而在這半年裡,無良媒體的罪惡並沒有消停,一有風吹草動,他們就急不可待,吃相醜陋。

白曉燕遺體的照片被公之於眾,電視臺節目找來所謂的專家,剖析綁匪的變態心理,對案件過程加油添醋,描述不堪入目,更有甚者,刻意將綁匪英雄化來博出位,奪人眼球。

這種種,猶如火上澆油,讓失孤的白冰冰心如刀絞。

“媒體是嗜血的。”整件事結束之後,少數仍有良心的媒體從業者這樣說道。

為了“一手猛料”,化身幫兇,把刀尖對準受害人,“白曉燕命案”至今仍是臺灣新聞媒體倫理標準的負面教材。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24年過去了,還有人不放過白冰冰……

為什麼要抵制無腦的鍵盤俠行為?從24年前喪女的白冰冰到如今被網暴的喬任梁父母,都吃過他們的苦頭。

“我好不容易走過來,不知道哪裡惹到他們,必須要這樣擾亂別人的生活,我覺得是故意的。前一日我去報警時,很多警員都很年輕,並不瞭解當年的事情。”

白冰冰口中的“他們”是當今的鍵盤俠,“那件事”就是24年前愛女白曉燕被綁票、被淩辱致死的往事。

和24年前不同,如今的白冰冰不但沒了女兒,就連老父親也在經受打擊之後猝然離世。

如今的她,只有自己孤身一人。

張國立曾經說過:“我知道白冰冰的人生過得很辛苦……我也是小心翼翼,生怕勾起她的痛苦回憶。”

在自傳中,白冰冰說自己是個哭包。

小時候家裡窮,白冰冰被父母送走,卻因為哭鬧不止,又被送了回來,眼看弟弟被送走的時候,她也還是在哭;

13歲時,白冰冰就開始掙錢養家,因為她的學籍被母親以200塊外加一包口香糖的價碼給賣了。她去撿煤塊換錢,被一場車禍嚇得哇哇大哭,母親卻狠狠給了她一巴掌,因為她光顧著哭,忘記撿煤塊了。

後來有人問,為什麼不找朋友幫忙呢?白冰冰回答道:“貧窮的人,沒有朋友。”

長大後,圓潤可愛的白冰冰被日本一家電影公司相中,得到去日本學習歌舞表演的機會。她以為自己是苦盡甘來,沒想到噩夢才剛剛開始。

孤身在異國打拼的白冰冰,認識了日本知名作家、漫畫家梶原一騎。

兩人相差19歲,可白冰冰為他放棄電影公司的栽培,結婚育女,備受日本婆婆的欺負。

這個梶原一騎也不是什麼好東西,風流成性,甚至在白冰冰懷孕的時候公然出軌。

目睹丈夫的行徑之後,白冰冰帶著一顆破碎的心,挺著大肚子回到了中國。

家中還是和她離開的時候一樣貧困,她咬了咬牙,走進醫院,決定拿掉孩子。

手術之前,醫生問白冰冰:“要不要聽一下胎兒的心跳?”

這一聽,白冰冰再也沒動過不要孩子的念頭。

那個孩子就是白曉燕。

生下白曉燕的第三天,護士告訴白冰冰可以進食了。可是她身上實在一分錢都拿不出來了,怎麼買東西吃。

其他產婦的家屬看她可憐,給了她一碗白粥。

白冰冰一邊吃一邊哭,白粥變成了鹹粥。

粥是咸的,人生是苦的。

生產後第15天,白冰冰就開始奔波掙錢。

這樣生下來的孩子,一夜之間就沒了。

後來的白冰冰,有整整19年都在淚水中度過。為了再把白曉燕生回來,她接連做了16次試管嬰兒,從42歲到48歲,結果全都失敗,最後醫生只能握著她的手,靜靜地看 她哭……

去年,她在社交網站上發文思念愛女,偏偏有人在底下回復,口出惡語,還咒駡她應該和女兒一起去死。

無奈之下,白冰冰只好拿起法律武器,向鍵盤俠開戰。

無獨有偶,喬任梁去世後,他的父母也一度悲傷無法自拔,在好心人的建議下,他們開始做視頻,開始新生活,可依然有人對兩位老人進行容貌攻擊,還質問他們憑什麼在失去兒子之後還能笑得出來。

斯人已逝,他們不過是想替失去的孩子,好好看一看世界罷了。

失孤之後,白冰冰以女兒的名義成立了公益基金會,47歲時她考上了大學,代替女兒去體驗未完的校園生活。

這樣有什麼不好?

生而為人,應該善良。人們已經目睹了那麼多的悲劇,為什麼還是學不會這件小小的事情呢?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