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被孫儷資助了4年的“白眼狼”向海清,如今混成這樣該怪誰?

田園牧哥 2021/10/13 檢舉 我要評論

2002年,一部名為《希望在山區》的紀錄片播出。

一個即將要輟學回家種地的少年因此得到了好心人的捐助,

改變了人生的軌跡。

然而在接受了四年的資助後,

曾經被這個孩子親切地稱為“鄧阿姨”的資助人,

卻變成了他的“仇人”,資助人的女兒也差點被“毀掉”。

究竟這個孩子與鄧阿姨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會讓鄧阿姨一家停止資助,讓少年與其反目呢?

2006年,《希望在山區》的記者,

將這個少年寫給他的信件發佈到網上,瞬間在網上掀起風暴,

這個被資助的少年和鄧阿姨的女兒都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而之所以這件事情可以引起這麼大的轟動,

是因為鄧阿姨的女兒不是普通人,而是明星。

一、人間自有真情在

2002年,剛剛簽了公司的孫儷在雲南拍攝電視劇《玉觀音》。

一天,她在電視上看到了重慶電視臺播放的一檔名為《希望在山區》的紀錄片。

裡面記錄了一個叫做向海清的少年,品學兼優。

但是家境貧寒,父母年邁而且多病。

初中畢業,他以優異的成績被巫山師範中學錄取。

但是由於交不起學費,只能放棄。

後來他利用暑假外出打工,好不容易攢夠了兩百塊錢,

才上了城廂中學。

平時他還利用課餘時間去學校附近的小食店打工,

以此來掙取自己的生活費。

看到這些,善良的孫儷心一下子就軟了。

孫儷出生在一個工薪家庭,原本生活還算穩定。

但是在她13歲那年,父母因為長期矛盾選擇離婚。

父親遠走他鄉,只留下她與母親相依為命。

那時母親一人帶著她,無論生活上還是經濟上都十分不易。

在那段艱苦的歲月裡,孫儷得到過不少好心人的幫助。

這也使得一個善良的種子種在了她的內心。

所以當孫儷看到了向海清的遭遇後,

感同身受,十分同情他的遭遇與處境。

於是她跟母親商量想要資助這個少年。

母親聽完孫儷的想法後也很贊同,由於孫儷平時工作忙,

資助這個少年就由孫儷的母親出面。

通過電視臺留下的電話,孫儷的母親聯繫上了這個叫做向海清的少年,

表示願意每月資助他500元,並且一直供他上完大學。

當向海清接到孫儷母親寄來的那五百塊時,他哭得淚流滿面。

他深深地領悟到了人間自有真情在。

對他而言,這五百塊錢就是他的希望與未來。

因為生活的窘迫,他原本面臨著輟學回家種地的命運。

但是有了孫儷母女的資助,他不但可以繼續讀書,還可以考大學。

那一晚他激動得一夜沒睡,一直在暢想著自己考上大學以後的生活。

為了表示感謝,向海清給孫儷的母親打了電話。

電話裡他用並不標準的普通話說著感謝。

孫儷母親耐心地聽著,並且鼓勵他好好讀書,

爭取考上好的大學,生活上的事有她們。

自此之後向海清開始親切地稱孫儷母親為“鄧阿姨”。

鄧阿姨每個月都會給向海清寄500元錢當生活費,

時不時地還會寄給他一些衣服和生活用品。

鄧阿姨平時還會跟向海清通信、打電話,關心他的近況。

得知向海清的母親患哮喘,上海有種藥治療哮喘特別有效,

鄧阿姨還會定期給他母親寄藥過去。

現在的我們可能覺得500塊錢不過就是一頓飯錢。

可是在當時,500塊錢足夠養活農村裡向海清一家人的吃喝了。

那時的孫儷也不過才剛剛出道。

拍攝《玉觀音》時,她的片酬才5000元一集。

小地方的教育水準畢竟有限,再加上自身的失誤,

原本成績優異的向海清在高考時失了利。

孫儷得知後,不但安慰他不要難過,還鼓勵他重新複讀一年。

孫儷希望這個品學兼優的孩子可以考到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將來好出人頭地。

此時的孫儷滿心都在為向海清的將來考慮,

完全沒有想過複讀、考大城市這些會讓她的資助增加。

為了讓向海清更好地學習,

孫儷利用閒置時間特意跑到書店去挑選學習資料,給他寄過去。

山區的孩子想要走出來,只有學習這一條路。

向海清也明白這個道理,複讀這一年他更加刻苦了。

第二年高考他成績優異。

在孫儷的建議下,向海清報考了上海水產大學(現更名為上海海洋大學),

並且被成功錄取。

向海清即將來上海求學,孫儷決定與這個自己視為弟弟的少年見上一面。

然而這一面見了之後,有些事情就發生了一些改變。

二、一碗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

向海清來上海的那一天,孫儷母女早早就到了火車站。

而向海清想到自己終於可以見到資助自己四年的鄧阿姨和孫姐姐也激動得不行。

見面後,向海清激動地抱著鄧阿姨。

感謝著這位一直關心資助自己的善心人。

只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一直鼓勵自己的孫姐姐竟然就是大明星孫儷。

那時孫儷已經因為出演《玉觀音》、《一米陽光》、《血色浪漫》等熱播劇而家喻戶曉了。

當向海清得知明星孫儷就是資助自己的人後,

他心態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產生了一些不該有的想法。

覺得大明星有的是錢的他,開始變得貪得無厭。

早已把向海清當成自己孩子的鄧阿姨,特意陪著他一同到學校報到。

幫他安頓一切,還叮囑他基本的生活要保障。

如果錢不夠了可以跟她們說,學費孫姐姐已經幫他都交完了。

這樣貼心的囑咐不料日後卻成了向海清得寸進尺的禍根。

離開了貧困的山區,來到了繁華的大都市。

向海清見識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他開始奢望像其他同學一樣,享有同樣的物質生活。

畢竟他背後有一個有錢的大明星在“養”著自己。

開學沒幾天,向海清打電話給鄧阿姨,說自己需要買一部手機。

鄧阿姨考慮到大學生幾乎都有手機,便把買手機的錢給他打了錢過去。

也許是因為鄧阿姨答應得太痛快了,

也許是因為他沒有想到那麼有錢的孫儷會給他只夠買一個普通手機的錢。

向海清的心裡在這時開始有了一些不該有的想法。

沒過多久,向海清的500元生活費就花完了。

於是他電話給鄧阿姨要生活費。

鄧阿姨也是一個工薪階層,對於普通人日常的開銷也是瞭解的。

一個學生這麼快就花完了500元,她不免也要問一問錢都花哪了。

向海清說自己當上了班長,因為要聯繫同學,所以這個月用了90元的電話費。

鄧阿姨聽完以後,覺得這筆開銷有些過了。

於是就告訴向海清如果當個班幹部需要這麼大的開支,不行就別幹了。

隨後鄧阿姨又給他打了500元的生活費。

雖然錢要來了,但是鄧阿姨的話卻傷害了向海清。

他認為自己能當班長是老師和同學對自己能力的認可,

他花費這些電話費也是為了做好班長的工作。

難道因為自己是貧困生,就沒資格花那麼多的話費,沒資格當班長嗎?

他完全忽略了他更好完成工作的開支並不是自己掙來的,而是伸手向別人要的。

受到傷害的向海清,開始用要錢的方式報復傷害他自尊心的鄧阿姨。

今天是打了乙肝疫苗、明天是學校要繳水電費、後天又是要報學習班。

有時1000塊錢一個星期他就能花完了。

原本孫儷母女是不希望向海清因為生活費而影響學習,不料想他卻欲求不滿。

為了瞭解向海清這些錢究竟都花在了哪裡,

也擔心向海清學壞沾染惡習,鄧阿姨到他的學校瞭解情況。

得知向海清在學校的情況後,鄧阿姨十分氣憤。

原來向海清在學校裡花錢十分大方,買東西都是名牌。

打疫苗也是選擇更貴的進口疫苗。

而且他在學校交了一個女朋友,經常帶對方到高檔餐廳消費。

然後鄧阿姨找到了他的輔導員,希望學校可以一起正確引導向海清。

免得這個孩子被物質所迷惑,養成不勞而獲的思想。

這下子向海清敏感的自尊心再一次被傷害了。

他覺得鄧阿姨跟孫儷太過分了。

自己不過就是花了他們幾個錢,他們有必要鬧到學校來嗎?

明星掙錢那麼容易,給他花點怎麼了,他們又不缺那幾個錢。

再往後的交往中,向海清不再是那個心裡充滿感激的少年,

對鄧阿姨的態度也開始變得冷漠。

2005年11月,眼見向海清依舊是花錢如流水。

孫儷認為再這樣無休止地提供資助會害了這個年輕人。

同樣也不願再用自己辛苦拍戲掙來的錢來滿足他的虛榮心。

於是孫儷母女停止了對向海清的資助,並且與其斷了聯繫。

原本以為事情會就此畫上句號。

沒了資助的向海清會學會獨立。

沒想到2006年微博上的一封公開信將此事鬧到了全民皆知。

三、農夫與蛇

2006年,當初拍攝《希望在山區》的記者邱朝舉想要做一檔新節目。

想要將明星孫儷資助向海清的故事記錄在裡面,於是他聯繫到了向海清。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在向海清上大學沒幾個月後,

孫儷就停止了對他的捐助,究竟這其中發生什麼事呢?

於是向海清給他寫了一封長達六千字的信件。

信件中,訴說著自己的委屈,

講述著自己是如何心懷感恩卻被孫儷母女無情傷害。

還指出孫儷母親就因為資助他便不把他當人看,

嘴上說一套實際做一套等等。

看完向海清的信,邱朝舉陷入了迷茫中。

他不解為何一個好心人無條件地幫助一個山區的孩子這麼多年,

最後竟變成了對方口中的“惡人”。

當初他也曾資助過一個孩子九年,結局和孫儷如出一轍。

這究竟是為什麼?

隨後邱朝舉將向海清與孫儷母女之間的故事發佈到了自己的博客上。

題為《為什麼善良的種子結下的都是變異的果實--一個貧困大學生與明星母女的恩怨情仇》。

並且放上了向海清那封六千字的手寫信。

很快這件事情就迅速在網上發酵。

雖然邱朝舉在文中隱去了當事人的名字及重要資訊,

但是根據文章中提及的線索,大家很快就確定了這個明星是孫儷,

向海清也被“人肉”了出來。

二人迅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為此中央電視臺《大家看法》節目還針對此事做了三期節目。

面對記者的採訪向海清振振有詞,指責孫儷母女資助他不過就是沽名釣譽。

原本答應資助到自己大學畢業,結果不守信用停止資助。

還說孫儷母親曾經在電話裡罵他還沒有家裡的狗聽話,

深深地傷害了他幼小的心靈。

“假慈善”、“虛偽”這些標籤被貼到了孫儷的身上。

最終,向海清的同學看不下去了,

向外界揭露了向海清在學校的穿名牌、吃西餐、出手闊綽等等奢侈行為。

當真面目被揭開後,向海清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白眼狼”。

連作家韓寒都公開說“普通老百姓在市里連大型犬都不敢養,憑什麼孫儷能在上海養“狼””。

面對輿論的壓力,向海清不得不選擇休學。

然而這一切並沒有結束,原本成績優異的向海清可以擁有光明的前途,

結果因為“捐款門”事件,他的人品遭到了質疑。

畢業後他曾兩次報考公務員都未被錄取,

面試大企業時也因為品行不端被拒之門外。

無奈的他只能離開大城市,躲到消息閉塞的小城市裡打工。

而當初資助向海清的孫儷,雖然被他寒了心,

但是並沒有因此放棄做慈善。

捐款、資助貧困生、成立基金會,

這些年孫儷一直致力於公益慈善事業。

也許是好人有好報,孫儷的事業也發展得十分順利。

人氣越來越旺,如今已經成為享譽國際的影星。

一個原本註定了在大山裡種一輩子地或者只能外出打工出賣體力的年輕人,

獲得了好心人的資助,可以走出大山,

來到大城市成就人生,這完全是上天的眷顧。

但是人心卻是如此的複雜,恩將仇報也許只在一念之間。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這句古話一點沒錯。

那些個被資助人視為親人的孩子們,

起初都是心懷感激,千恩萬謝。

但是時間長了,仿佛這一切都變成應該的了。

稍有不隨他們意的地方就變成了資助人的過錯。

原本是別人無償的捐助,

在被資助者眼中反倒成了應當應分的義務,不免令人寒心。

如果當初向海清能夠像孫儷那樣,

感恩著別人在自己最困難時伸出援手。

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好好讀書,

那麼今天他的結局必定會不一樣。

將別人的善意肆意踐踏,恩將仇報,

向海清的結局完全是咎由自取。


用戶評論